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满族温屯氏,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族“通用三十姓”之一的温敦氏部落,金国时期亦为温敦氏,满语为WentunHala,世居吉林乌喇(今吉林长春),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。后多冠汉姓为空氏、敦氏、温氏、孔氏等。满族空氏正确读音作lǒng(ㄌㄨㄥˇ)。...
源于地名,出自晋朝时期竉州,属于以居邑名为氏。竉州,是两汉时期的一个地名,位置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一带。竉州,原来是长江至洞庭湖的支流沱水河道中的一个沙洲。东汉太傅胡广曾为其父亲交趾都督胡竉建墓茔并立碑,遂有后世北魏学者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作“夏水又径交趾太守胡竉墓北”的记载。夏水,即汉水分支沱水,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华容河,非指今长夏河由于胡广在沙洲岛中葬有父亲胡竉之墓,南朝刘宋学者盛弘之在《荆洲记》中就称其为“竉洲”,后世也就如此称其地名了。例如在后来在史籍《晋书·王澄传》中就如是记载:“蜀流人作乱,澄袭之于竉州。”随着沱水中泥沙日积月累地逐渐淤积,竉洲不断扩大,到了隋朝时期,竉洲终于与东北的河岸连接成陆地,古华容县城逐渐迁扩其地,最终成为今华容县城的所在地,此后不再见“竉洲”之名。因此,古华容非今华容,而是在古竉洲东南,后踞竉洲之地。近有学者认为华容两千年来一直就在今华容之地,还指责历......
源于职业,属于以职业名称为氏,或复以官职称谓为氏。空侯,原来是古乐器名,即箜篌。箜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,最初称“坎侯”或“空侯”,箜篌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,音域宽广、音色柔美清澈,表现力强。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,在民间也广泛流传。现常用于独奏、重奏和为歌舞伴奏,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。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、竖箜篌、凤首箜篌三种形制,司马迁在《史记·封禅书》中记载:“于是塞南越,祷祠太一,后土,始用乐舞,益召歌儿,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。”唐朝学者杜佑在《通典》中也记载:“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……今按其形,似瑟而小,七弦,用拨弹之如琵琶也。”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。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,其面板上没有品柱。竖箜篌,汉朝时期自西域传入,后被称为“胡箜篌”。唐朝学者魏徵寿在《隋书·音乐志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:“今曲项琵琶、竖头箜篌之徒,并出自西域,非华夏之乐器。”东晋时期,就有天竺国(今......
...
...
...
营邱郡今河北易县。战国时期营邱郡为燕国的下都。隋开皇元年(辛丑,公元581年)改置易州,隋开皇十七年(丁巳,公元597年)降置易县,上属易州。五代时期属后晋政权,后晋开运三年(丙午,公元946年)至后周显德六年(己未,公元959年)属辽国。宋宣和四年(壬寅,公元1122年)改属武遂郡,宋宣和七年(乙巳,公元1125年)复归辽国,改属高阳军。金天会十一年(癸巳,公元1133年)归属金国。元太祖八年(癸酉,公元1213年)属顺天府。明朝时期沿袭不变。清雍正十一年(癸丑,公元1733年)由县升州,领涞水、广昌(今河北涞源)两县。民国二年(癸丑,公元1913年)降州为县,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设易满徐县、定易涞县、易县、龙华县。民国三十五年(丙戌,公元1946年)恢复易县之名,一直沿用至今。...
郡望宫邱郡:古老的郡治,据史籍《郡望百家姓》的记载,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部一带地区。营邱郡:今河北易县。战国时期营邱郡为燕国的下都。隋开皇元年(辛丑,公元581年)改置易州,隋开皇十七年(丁巳,公元597年)降置易县,上属易州。五代时期属后晋政权,后晋开运三年(丙午,公元946年)至后周显德六年(己未,公元959年)属辽国。宋宣和四年(壬寅,公元1122年)改属武遂郡,宋宣和七年(乙巳,公元1125年)复归辽国,改属高阳军。金天会十一年(癸巳,公元1133年)归属金国。元太祖八年(癸酉,公元1213年)属顺天府。明朝时期沿袭不变。清雍正十一年(癸丑,公元1733年)由县升州,领涞水、广昌(今河北涞源)两县。顿邱郡:亦称平昌郡,据《宋书·州郡志》记载:“顿邱,二汉属东郡,魏属阳平,晋武帝泰始二年(丙戌,公元266年),分淮阳置顿邱郡,县属焉。”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县。南朝时期的宋国将顿邱郡改......
伊尹有个儿子生于空桑,就起名为空桑。其后人以空桑为姓。后来简化为空姓或者桑姓。...
空氏宗祠通用联,六言通用联魏博徒来妙手,崆峒本其正宗。——佚名撰空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剑客空空儿,元和年间,为魏博节度使谋杀刘昌裔刘悟,刘依赖侍女聂隐娘的计谋得免死。下联典指空氏来历之一,源于空同(又称空桐、崆峒)氏。“崆峒”,山名,为黄帝从广成子问道处,后人以山为姓,取同音字复姓空同、空桐,后又简而为空氏。...
...
...
...
...